中國國際管道大會,打造行業發展風向標!
中國國際管道大會
20年發展成果豐碩
踏著時代節拍,中國國際管道大會成功舉辦了11屆,走過了20年時光。管道局作為主辦方,一直堅持大會的專業性、權威性、國際化特色,逐步將其打造成為了綜合型的油氣行業專業盛會、全球能源儲運行業溝通交流與合作洽談的重要平臺、行業發展的風向標。
數看展會
2002年,第一屆中國國際管道展覽會暨論壇在廊坊舉辦,首次盛會就吸引了156家中外企業參展,國內外的知名企業齊聚一堂,展示尖端技術和最新產品,研討行業發展,深化合作交流。
此后的幾屆,中國國際管道展覽會暨論壇的接待量以年均15%到20%的速度增長,展會規模和影響力持續擴大。到2013年的第八屆,參展商家已經增加到313家,是第一屆的兩倍。這一年,“中國國際管道展覽會暨論壇”更名為“中國國際管道大會”,這個名稱沿用至今,而之后各屆的規模和效果,也淋漓盡致地展示了“大會”之“大”。
展廳面積從最初的2萬平方米擴大至2023年的近3萬平方米,參展商家數量最高突破400家,參與國家和地區從18個上升至近30個,首鋼集團、鞍鋼集團、寶雞鋼管等國內知名企業,愛默生、霍尼韋爾、卡特、CRC、合樂、Saipem等國際知名公司均是展會的老朋友。
不僅企業眾多,涉及行業也越來越廣泛,除油氣管道建設外,展會還將油氣儲運、油氣田地面工程、新能源創新科技、油氣化工應用等諸多領域收入囊中,影響更加深遠。
如今,大會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管道行業盛會,成為全球油氣儲運行業展覽的翹楚。
驚喜不斷
多次參加展會的客商注意到,每次大會總能給人們帶來出乎意料的驚喜。
在2013年第八屆大會現場,工程機械現場表演場面火爆,有“鋼鐵蜘蛛俠”美稱的步履式挖掘機、當時最為先進的管道焊接坡口機等先進裝備紛紛展示獨家絕活,吸引眾多專業人士駐足咨詢。
這是工程機械現場表演首次亮相大會。這個獨出心裁的設計,為國產關鍵技術施工設備提供了難得的展示機會,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宣傳效果。此后,機械現場表演也幾乎成為了歷屆大會的“保留節目”。
既是東道主,又是參展單位,這一年管道局的展臺設計十分“精心”:常規展區有了多媒體展示,科技感十足,展臺中的實物展示區內,展出了管道局自主研發的自動焊機、技術世界領先的裂紋檢測和漏磁檢測器、最新一代的光纖管道安全預警系統等明星裝備,賺足了觀眾的眼球。這樣的展示,也一直持續到最近一屆,從展示裝備的變化,人們能看出管道局科技進步的步伐,更能對中國管道技術進步有清晰的了解。
新穎的創意,體現的是主辦方的專業。盡管每屆大會僅有短短三天會期,但幕后團隊往往要用近一年的時間去籌備,目的就是為大家提供一場專業高效、亮點紛呈的盛會。
2016年,第九屆大會安排了6大類28項活動及12場與中外嘉賓的交流。2018年,活動數量達到49項,增加了VR虛擬全景展示,還特別組織了第十屆大會紀念首日封和紀念章發行活動。2020年,裝備展覽、高峰論壇、行業研討、洽談對接會等系列活動爭相亮相,精彩紛呈,各級媒體爭相報道,對大會給予高度評價。人們普遍感到,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場行業盛宴越來越有味道,也越來越令人期待。
含金量高
作為國際性行業盛會,最具含金量的部分,無疑是論壇和研討。
與裝備展覽帶來的感觀沖擊相比,大會的高峰論壇和管道重點科研領域技術研討會因其具有前瞻性、權威性的特點,往往成為專業團體最為期待的內容,這兩項內容也是中國國際管道大會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在第八屆大會上,高峰論壇聚焦世界能源新格局及管道產業戰略規劃、陸上管道建設技術與管理、非開挖技術、海洋管道技術等議題,加強了國際合作與創新,當時對智慧管道、數字化平臺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內容的前瞻性思考,在當下看來,仍然不乏指導意義。
第九屆大會的高峰論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,是一批重量級嘉賓的到來。當時,國際管道研究協會(PRCI)總裁、IPLOCA(國際管道和海洋承包商協會)秘書長等共6位國際知名專家在主會場進行主旨演講,17名國內外專家在兩個分會場進行專題發言。如此高規格、高頻次的行業研討,對于行業人士來說千載難逢,現場出現了“一座難求”的盛況。
值得一提的是,第九屆大會是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向非會員開放的IPLOCA地區會議,管道局作為IPLOCA會員單位和此次地區會議主辦方,為中國企業與國際行業協會提供了良好的聯絡對接平臺,推動了中國能源儲運企業與國際接軌。
管道重點科研領域技術研討會是2020年第十一屆大會設立的,盡管年輕,但魅力不減。4場專項技術研討會,吸引了900余名行業專家、學者參會,現場達成多項技術成果轉讓與轉化合作意向,簽訂了多項開發合作協議。此外,大會期間40余家企業聯名簽署成立“油氣管道內檢測專業委員會”,填補了國內檢測領域空白。
即將開幕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管道大會將組織一個主論壇、三個分論壇,圍繞“能源儲運發展與展望”“天然氣摻氫管道技術”“長輸管道建設技術與裝備”“油氣管網安全運營與維搶修”等行業熱點話題展開研討,相信將吸引更多專業人士熱情參與,共同譜寫能源儲運發展的新篇章。
文字 | 張秋娟
編輯 | 張慧
審讀 | 劉立巖
來源:華油工建